塔吊租赁资讯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如果说青藏线的开通让西藏有了一条“天路”,那么南山路的开通对兰州而言也是如此。任何一条路的开通,都将经历风雨坎坷,尤其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的拆迁工程,几乎是各个城市城建中共同面对的难题。在南山路的拆迁进程中也出现了拆迁难的问题,但同时出现了群众主动排队签约,数百户居民在一个月内全部搬迁的奇迹。
自2009年4月南山路动工以来,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发生的群众上访事件。
“我认为南山路的拆迁之所以受到沿线住户支持和拥护,是因为这条路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希望。” 3月25日上午,在兰州市拆迁办的协调室内,兰州市城投公司南山路拆迁组成员梁军正在耐心地与一拆迁户进行依法裁决前的最后协调。在被同行们戏称为“5+2”、“白加黑”的繁忙拆迁中,梁军的生活一半在拆迁现场,一半在调解室里。
与此同时,七里河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郝宜诚正在华林路241号南山路的拆迁范围内率综合执法队拆除居民顶风抢建的违法建筑,他们已经连续在这里拆了3天。随着南山路由东岗镇一路向西推进,如何遏制违法建筑在南山路沿线的蔓延已成了执法队的主要职责。
同一时刻,在红山根四村的一片拆迁后的空地上,施工队正在忙着打地基,这里将崛起数幢25层至30层的高层住宅楼,成为安置南山路沿线拆迁户的“红四村经济适用房小区”。3年后将搬进这一新建家园的刘平迫不及待地来到工地上,眼看着高耸的塔吊,他想象着住在高楼里会是怎样的惬意。自从去年9月他家的两间平房被拆后,他近来最大的乐趣就是到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工地上,感受从心里蹿升的那份期盼。
镜头再转向南山路的拆迁沿线,隆隆的机车从东岗立交桥一路向西,一条通衢大道的轮廓正在不断延伸、清晰……
自2009年4月13日南山路动工以来,作为投资预算16亿元的兰州城建史上最大的拆迁工程,南山路的拆迁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从东岗立交桥经桃树坪、红山根、绿色市场、五泉天桥至安定门、伏龙坪,沿线已完成1800户住户拆迁,面积约10万平方米,非住宅户110家现已拆60余家,非住宅拆迁面积达5.8万平方米。
“我认为南山路的拆迁之所以受到沿线住户支持和拥护,是因为这条路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希望。”梁军由衷地说。
“如果政府不修南山路,我们这辈子可能住不上新楼了!” 3月29日下午,兰州的天空刮起了沙尘。尘土飞扬中,一列火车尖啸着穿过了安定门铁道口。紧邻铁路的兰运司培训队内,老职工王耀红、沈德宝、金念勇三人正聚在王耀红临时借住的平房内喝茶。王耀红说:“我早就不想在这地方住了。”沈德宝接过茬:“以前住平房时感觉日子过得飞一样快,现在房子拆了,天天盼楼房,感觉日子又变长了。”金念勇说:“唉!大半辈子都过来了,你还等不了三年?!等上了楼,你也就退休了,往后你就慢慢享清福吧!”“哈哈!”金念勇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兰运司培训队大门外有一大片拆除后的废墟和空地,三十多年的生活让王耀红可以很快在记忆里恢复那里的原貌:墙皮脱落的土坯房,臭气熏天的旱厕和露天垃圾台,400户居民扎堆居住在山脚下,高高低低的小台阶和可以“躲猫猫”的羊肠小巷,一下雨无处下脚的泥泞小路,每到冬天家家户户冒着青烟的蜂窝煤,和做饭时院子里共用的厨房和“餐厅”,进进出出挑水的男人和女人……
这些住户基本上都是兰运司的职工家属,他们最早居住在兰运司提供的平房和简易楼里。后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多,住户们在原有公房的基础上又不断扩建、自建……
“我们原先的居住区就是‘棚户区’,依山而建高低不平,住房条件太差了,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根本无法穿干净衣裳。因没有上下水,早晨挑进来一桶干净水,晚上挑一桶脏水出去,400多户人共用3个公厕,厕所又脏又臭进不去人。每到冬天要天天生炉子。”说起昔日的生活,王耀红认为他们过的不是城里人的生活。
“那些土坯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我从上三年级时搬到这里,现在我都快50岁了。说实在,这些房若再不拆,也住不成了,以前我们哪里能穿西装,自从这里拆了以后我就过渡到楼上了,先租个房适应一下住楼房的生活。”一身西装的沈德宝满足地笑着说。“唉!政府建南山路是为了解决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但如果政府不修南山路,我们这辈子可能住不上新楼了!”金念勇说出了三人的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