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租凭资讯
“房价是买房者自己抬起来的。”一位售楼员语出惊人。
据这位深谙售楼之道的业内人士透露,市场越热,开发商违规提前销售的现象就越严重。开发商决定开发一个楼盘之初就会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一个心理价位,然后就会放风出去,接受预登记,投石问路。如果预登记反响平平,价格就会定得偏低。如果人多,自然一涨再涨,登记的人越多,最终房价定得越高。据称,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号称已经售罄的楼盘其实还有房子,且数量不少。但为了推高房价,买房者越多,开发商越要“捂盘”,“少量多批”、“挤牙膏”的推盘模式几成业内“共识”,人为制造供不应求、随时涨价的紧张气氛。此外,开发商还雇人排队买楼营造声势,甚至找来职业房托、中介机构与普通购房人抢房,以增加潜在购房人的心理恐慌,或者干脆囤房惜售,给市场造成短期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提升房价。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永远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哪有招架之力。即使明知上了开发商的套儿,那些急于购房者也只能被迫为高房价埋单。
市场监管 政府干预不能缺位
当开发商以市场经济为名人为制造恐慌、推高房价、透支房产升值空间、挤占普通百姓的利益时,政府的干预不能缺位。
为杜绝捂盘惜售等违规行为,我市房产住宅管理部门在2007年已开通“网上房地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开发商必须在取得预销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实施商品房销售联机备案制度,在网销售的每一套房屋在网上均有公示,可具体到某楼盘某单元,有多少房源,可售多少、已售多少等情况均实时公开,对捂盘惜售者严厉处罚等。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从售楼处得来的信息与“网上房地产”公布的信息时时发生“错位”。最常见的情况是,明明“网上房地产”显示仍有几十、上百套房源“可售”,售楼处却一口咬定全部售完。并公开表示:“"网上房地产"不准,我们卖多少房子,他们哪能知道!”
对此,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露出颇多无奈。据了解,这种“网上”“网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仅在哈尔滨,在北京、杭州等其他一些实施房地产销售情况网上公示的城市也存在。“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开发商种种钻政策空子、公开违规的行为,肯定要管,但要杜绝,难度很大,尚需时日。
谨慎追涨 购房者宜保持理性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市交通及城市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新的“好地段”、“好房源”会不断出现,市民大可不必恐慌,盲目跟风的结果只有引发房价泡沫。综合分析我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市民收入支出情况,本埠楼盘大幅度集中上涨且占稳高价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在目前供应量相对不足且购者踊跃的前提下,房地产价格自然会上涨。此外,近期受较宽松房地产市场政策及股市调整影响,以投资为目标的购房者大量出现,构成促使近期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房产价格终将受到当地总体经济水平制约,上涨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抑制有限的购买力。从目前的情况看,个别区段的个别项目房价已经偏高。对此,购房者更要保持理性。
对于一些选择非常规渠道购买“另类”房源的消费者,业内人士也有忠告。
对购买回迁房“房票”者,业内人士表示,不要相信中介所谓“某项目多套”、“任选”等承诺。棚户区回迁居民虽然可以出让有全部产权的回迁住房,但回迁房也需被动迁人依序选房,因而,最终这些“房票”对应的房源楼层、朝向、面积等均不确定,根本不可能像中介承诺的那样“任选”;另外,选择购买回迁房的市民办理产权证时,回迁房只给最初登记的被拆迁人落户,因而除购房款外,未来将产生一笔更名过户交易的费用,需加以综合考虑。业内人士还提醒市民,回迁户中有些人已取得回迁房的全部产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动迁过程中享受了政府给予特定人群的优惠政策。一些回迁房不能立即上市交易,另一些回迁房没有完全产权,市民购房前需仔细甄别,否则后患无穷。
|